服务热线 400-678-0578
720度景区虚拟展示

点击欣赏>>

红河谷景区票价公示

更多详细>>

人文艺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红河谷文化/人文艺术/ 列表

《山海经》中的红河谷

时间:2017-05-19 11:41:49

QQ图片20170717154902.png

《山海经》是产生于战国秦汉之际的一部地理书,虽然夹杂着许多神话传说,但也记录着上古先民的知识和经验。其中《西山经》“南山”条的记载涉及了太白山红河谷以及山中有大熊猫的事实,这一记载为太白山红河谷旅游文化开发提供了最早的文献资源,也对我们今天了解历史上秦岭主峰太白山生态环境大有益处。现将《西山经》这一段话移录如下:

“又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山海经·西山经》共记载77座山,记载从陕西华山开头,涉及到今华山以西陕西境内的广大地区。所以从书中记载的方向和顺序看,以上这段话所涉及的山水具体位置只能在华山以西的秦岭一线找。下面我们对上文所引《西山经》这一段话予以疏证:

“南山”,即今日太白山。郦道元《水经注》云:“《地理志》曰:(武功——笔者注)县有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杜预以为中南也。亦曰太白山,在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不知其高几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下军行,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杜彦达曰: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自魏晋以后太白山成为专名,而太一山,太乙山此后则多指今终南山,如王维《终南山》一诗有“太乙近天都”之句。因汉唐时武功县治即今日之眉县,李白《登太白峰》一诗末句有“一别武功去,何时复回还”,杜甫《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之三有“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可证。可见,此《山海经·西山经》之“南山“级今位于眉县境内秦岭主峰太白山无疑。

再说“丹粟”与“丹水”。“丹粟”就是像粟粒一般的富含红色矿物质的砂砾,古人也称“丹砂”、“赤沙”、“朱砂”。今天位于眉县境内的红河谷太白森林公园内山石土质多呈赭红色,富含硫化汞,且红河谷中的红河原名赤峪河,源出太白湫,因 太白八景之一的“红河丹崖”而得名。红河北流注于渭河,也符合“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的记载。可见《山海经》此处所记“丹水”即今红河谷之红河。

除了所涉及山水特点可以坐实《西山经》的记载与今太白山相关外,该段话最后的“兽多猛豹,鸟多尸鸠”也可与今太白山的生态状况互相证明。

QQ图片20170717154820.png

查阅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于大熊猫的分布与保护资料可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普查结果表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发现大熊猫11只。“主要分布在太白山秦岭主脊以南、胥水河以北太白河流域的海棠河、大干沟、小干沟、欠开营河、太白河和龙洞沟;其次,在太白山主峰拔仙台南侧、秦岭主脊以北黑河上游的万泉沟也有少量的大熊猫分布。”而沿红河谷向东南溯源而上不远就是太白山主峰拔仙台。虽然大熊猫被人类认识只有百余年,动物学家在太白山区首次发现大熊猫的信息是在20世纪60年代。但太白山的自然生态与大熊猫的生存环境的高度一致无疑已经说明太白山区很早就是大熊猫的栖息地,而且过去生态环境没有遭到破坏时,大熊猫在这里分布的范围及数量肯定更大更多。

古代文献中并没有准确的大熊猫专有名词,并不见得大熊猫没有和人类接触。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东南白鹿原上的南陵西汉薄太后墓葬中发掘到一具保存相当完好的大熊猫头骨,推测薄太后曾把大熊猫作为宠物就是证明。

综上所述,《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又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兽多猛豹,鸟多尸鸠”这段话,所指涉的就是太白山红河谷以及山中有大熊猫的事实。这一发现既为太白山红河谷旅游文化开发提供了最早的原始资源,也可以说找到大熊猫栖息太白山的最早历史文献记录。

(王渭清 原载《农业考古》2011年第1期,编者有删节)